首页 资讯 正文

邬峭峰:相连的两个梦境

体育正文 230 0

邬峭峰:相连的两个梦境

邬峭峰:相连的两个梦境

人类对梦境(mèngjìng)这一神奇生理现象的探索已持续了3000多年。随着(suízhe)神经科学、智能设备的发展,科学家(kēxuéjiā)对睡眠与梦境的研究正进入一个新境界。最新研究显示(xiǎnshì),通过影响梦境,人们可以学习、戒 烟,甚至治病。 然而,新技术永远是把“双刃剑”。新兴的梦境干预技术在帮助人们(rénmen)改善睡眠和情绪、提升(tíshēng)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能被滥用于操纵人们在清醒时作出(zuòchū)的抉择。 公元前1350年的莎草纸文献中,记载着古埃及人想要在梦中邂逅生育之神贝斯并寻求其庇护的习俗:他们会在手上画出神的形象,再用黑布将手和脖子(bózi)包起来(qǐlái),然后安然入 眠(mián)。这是关于通过感官刺激影响梦境内容的最早(zuìzǎo)记录。 3000多年后(hòu),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将这(zhè)一古老(gǔlǎo)习俗变成了科学研究。他们推翻了睡眠期间大脑与身体脱离的传统观念,利用声音、气味、触觉甚至(shènzhì)身体动作来影响梦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和情绪,并提升学习力和创造力。 现在的“梦境工程师”们正在开发各具特色的家用梦境诱导设备,以期让人们能利用睡眠时间做一些对(duì)自己有益(yǒuyì)的事情。 然而,这项(zhèxiàng)强大的技术也引发了被滥用的担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亚当·哈尔·霍洛维茨说:“我毫不怀疑(huáiyí)梦境(mèngjìng)工程技术可以开启心智、治愈他人,但它也可能被用作广告噱头——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谨慎(jǐnshèn)。” 不同睡眠阶段(jiēduàn),梦境各具特色 梦境工程不同于(bùtóngyú)清醒(qīngxǐng)(qīngxǐng)梦。清醒梦是指人在做梦时保持清醒的状态,此时人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处在梦境中(zhōng),并尝试引导梦境走向。清醒梦需要做梦者有意识地操控梦境,而梦境工程则不需要,它要影响的是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梦境。 霍洛维茨认为,梦境工程涉及到与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无法接触到的自我进行对话。寻找与内在(nèizài)自我对话途径的愿望(yuànwàng),一直激励着霍洛维茨和他(tā)的同行研究者不断尝试。 过去3000年(nián),甚至就在不久前,这看起来似乎还是不可能的。因为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为防止人在做梦时胡乱行动(xíngdòng),大脑在睡眠(shuìmián)时会以某种方式与身体的其他部分“脱离”。但现在看来(kànlái),情况并非如此。这也正是梦境工程师们研究的突破口——他们将身体描述成一个“可用来与梦中虚拟世界对接的可渗透屏障(píngzhàng)”。 研究者们对梦境模式和功能认知的(de)不断(bùduàn)提升,是精准将身体与梦境对接的关键。比如,最近人们认识到,梦在睡眠的四个阶段中都会出现,而且不同阶段的梦境风格和典型内容(nèiróng)也各有特点。 第一(yī)阶段(jiēduàn),即从清醒到入睡的过渡阶段,人体会进入“睡眠临界态(línjiètài)”。霍洛维茨将这种状态描述为“恍惚、松散、灵活和发散的”。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微梦”非常短暂,通常(tōngcháng)会将真实事件(如关窗声)与最近的经历和相关记忆整合在一起——睡眠者可能会梦到一本书掉了(le)下来,或者有人敲门。 第二阶段(jiēduàn)的梦境可以在处理现实信息和经验学习中发挥作用。第三阶段的慢波睡眠是记忆重组的重要(zhòngyào)阶段。曾经,人们认为这两个阶段是没有梦的,但最新研究推翻(tuīfān)了这一观点。 不过,与第四阶段的快速眼动睡眠期相比,第二、三阶段的梦则显得平淡而短暂。例如(lìrú),在第三阶段,你可能梦见自己在吃饼干(bǐnggān),而到了第四阶段,饼干可能成了你复杂梦境情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正领导(lǐngdǎo)一支(yīzhī)军队对抗外星人入侵。 意象排练疗法,愉悦告别(gàobié)噩梦 早期梦境工程的主要干预目标是入睡前的体验。从概念上讲,这与古埃及人寻求与贝斯神祇梦中邂逅的做法相差无几。例如,在(zài)(zài)一项(yīxiàng)研究中,受试者被要求在睡前思考(sīkǎo)15分钟个人问题,醒来(xǐnglái)后约有一半人表示做了一个与他们睡前所思考的问题有关的梦,且大多数人认为梦中包含了一个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改良发展出了一种名为(míngwèi)“意象排练疗法”的现代(xiàndài)噩梦治疗方法。该(gāi)疗法建议人们每晚在入睡前花5到10分钟想象噩梦的积极结局——研究表明,这样做的确可以改写噩梦的结局。 针对特定睡眠阶段的梦(mèng)境,梦境工程师还在进行更多(duō)研究,例如利用(lìyòng)香味。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快速眼动期闻到了令人愉悦的香味,他们做美梦的概率更高,反之则易催生不愉快的梦。 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特定气味引发积极或消极情绪的(de)结果(jiéguǒ)。另(lìng)一项研究让一群有戒烟(jièyān)意愿者在第二阶段睡眠中闻到臭鸡蛋味混合香烟的气味,结果这些人此后一周的吸烟量平均减少了约30%,而在清醒状态下接触相同气味的对照组人群吸烟频率并未降低。 有一种方法则让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教导他们的大脑将特定的感官刺激(cìjī)(如气味)与学习任务配对,然后在第三阶段睡眠中(zhōng)使用相同的感官线索来激活(jīhuó)这些学习记忆。这种技术被称为“定向记忆再激活”(TMR),它 似乎(sìhū)是通过影响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来起作用的。 通过唤起(huànqǐ)大脑皮层中看似(kànshì)自发的记忆,TMR可以影响海马体在睡眠中重现的内容,从而增强学习记忆。研究发现,TMR可促进(cùjìn)外语词汇的学习、改善视觉空间任务处理的表现。 TMR还能(néng)提升“意象排练疗法”对噩梦的(de)治疗效果。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索菲·施瓦茨和她的同事最近对36名(míng)经常做噩梦的人展开了一项研究。 晚上,所有人都会戴上一个(gè)装有电极的头带,以监测他们的大脑活动。他们要在睡前花时间设想噩梦有一个美好结局,当记录到他们已经进入快速(kuàisù)眼动期(yǎndòngqī)时,研究者会对其中一半人每隔10秒钟播放一次(yīcì)相同的钢琴(gāngqín)和弦,直到快速眼动期结束。两周后,两组人的噩梦都减少了,而钢琴和弦组的噩梦减少更为明显。而且,这种正向影响一直持续(chíxù)到3个月后。 由此,研究人员希望将这种技术应用到与(yǔ)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de)噩梦治疗(zhìliáo)中(zhōng)。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佩内洛普·刘易斯和伦敦大学学院的丹尼尔·本多尔在最近一篇关于该技术的论文中写道:“大量研究表明,TMR既可靠又有效。” 定向梦境孵化(fūhuà),改善睡眠增强记忆 尽管上述研究中使用的许多设备并不适合家庭(jiātíng)使用,但用于(yòngyú)一系列梦境干预的新型设备正在不断涌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蒂·梅斯实验室在这一领域(lǐngyù)处于领先地位。吉列尔莫·贝纳尔正在该实验室开发一个名为(míngwèi)“Fascia”的系统,它包括(bāokuò)一个能够收集睡眠阶段数据的面罩,一个装配有扬声器、灯光和雾化器(可(kě)释放各种气味)的链接中枢(zhōngshū),以及一个能够实时整理和分析睡眠者脑信号的系统。研究团队(tuánduì)希望Fascia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入睡,提高整体睡眠质量,并促进记忆巩固。 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的阿比南丹·贾恩正在(zài)研究一个名为“索姆(suǒmǔ)尼亚”的系统。通过对内耳的前庭系统进行(jìnxíng)电刺激,它可以告诉大脑人体头部(tóubù)在空间中的位置。理论(lǐlùn)上讲,前庭刺激可以为做梦(zuòmèng)者带来头部运动的感觉——这类似于游戏玩家在虚拟现实(VR)中体验运动。因此,这种技术可在人体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帮助其入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并增强记忆力。 改变人体温度的技术也将被应用到梦境工程设备(shèbèi)中。一些虚拟现实头盔内置了可触发体温感知(gǎnzhī)的微型热电元件(yuánjiàn),它们可通过给人体升温来帮助入睡,再通过降温以促进深度睡眠。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则利用模拟触觉的虚拟现实设备来影响梦境。例如,一项试验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qījiān),通过激活(jīhuó)小腿上的电动肌肉刺激装置,会让(ràng)人在梦里感受到四肢运动,就像在跑步一样。 Fascia设备(shèbèi)是一款智能睡眠面罩,可收集(shōují)脑电图、肌电图、心率、头部运动状态、皮肤温度等信息。 受试者的(de)实时表情和情绪会反映在(zài)用户的VR头像中。(图片来源(láiyuán):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杂志网站) 与此同时,霍洛维茨正在开发自己的可(kě)穿戴睡眠设备“Dormio”,以及一种(yīzhǒng)名为“定向梦境(mèngjìng)(mèngjìng)孵化”的干预方法。Dormio是一种形似手套的装置,它(tā)装有传感器,可通过监测心率(xīnlǜ)和肌肉张力来监测受试者的睡眠状态。当(dāng)受试者进入(jìnrù)睡眠临界态时,与Dormio连接的智能手机或电脑就会播放音频,引导受试者进入特定主题的梦境。5分钟后,当受试者将进入更深的睡眠状态时,设备会播放第二个音频来唤醒他们,并要求他们描述所做的梦,接着让他们重新进入第一阶段睡眠。这个过程可以反复进行。 202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de)学者开展了一场更为深入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经过45分钟有(yǒu)针对性的梦境孵化后,受试者在与梦境相关(xiāngguān)的创造力测试中表现(biǎoxiàn)更为突出。长期以来,心理学家致力于(zhìlìyú)寻找提高日常创造力的可靠方法,研究人员非常看好Dormio在这一领域的前景,认为它“或将改变游戏规则”。 梦境市场营销,谨防(jǐnfáng)滥用风险 虽然未来可期,但在人睡着的(de)时候操纵其梦境并影响其行为的做法,也让该领域的研究者感到不安(bùān)。 一个来自中国研究组的实验显示,当参与者在午睡的第二阶段反复听到某个熟悉的零食(língshí)名称时,他们醒来后对这种零食的好感度就会(huì)高于其他零食。而当人们在清醒(qīngxǐng)状态下听到这些零食的名称时,并不会(búhuì)产生这种效果。 此后(cǐhòu),一家饮料公司推出的广告企划称,用特别设计的视频可诱导观众梦见特定品牌的啤酒。此事引起了很多梦境研究者的注意(zhùyì),他们发表了一封网络公开信,呼吁对操纵梦境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尽管如此,仍有许多(xǔduō)企业与霍洛维茨接洽,询问他如何利用梦境孵化技术(jìshù)来谋取商业利益(shāngyèlìyì)。 2023年(nián),美国西北大学(měiguóxīběidàxué)的莫兰·瑟夫发表了一篇题为(tíwèi)《梦境营销:一种在睡梦中(shuìmèngzhōng)市场营销的方法》的论文。论文提到,这种方法可以让营销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渗透”到熟睡的大脑(dànǎo)中,获取做梦者的想法,从而影响其清醒后的行为。正是这种潜在的用途让该领域的许多人感到担忧。 此外,人们还担忧,在睡觉时播放外语词汇等干扰(gānrǎo)梦境的行为(xíngwéi)可能会破坏睡眠中正常而有益的过程,如加强认知、清除大脑垃圾等。 不可否认,目前已出现(chūxiàn)不少(bùshǎo)很有前景的利用睡眠时间的方法,但科学家和公众都不愿意拿(ná)自己的睡眠去冒险,因此这些方法并未广泛传播。 当然,目前人们对梦境的掌控(zhǎngkòng)程度还太低(háitàidī),尚不足以扰乱睡眠的正常过程。尽管梦境工程的未来令研究者兴奋不已,但对这项技术(jìshù)可能出现的滥用情况还要进行积极防范。 文:本报见习记者 刘琦(liúqí)/编译图:除注明外均视觉(shìjué)中国编辑:许琦敏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zhuǎnzǎi)此文请注明出处。
邬峭峰:相连的两个梦境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